陶瓷透水砖作为理想的路面铺设材料,可广泛用于公园、广场、人行道、住宅区等地的路面,具有调节人们起居的温湿度环境,维护地表的生态平衡的功能。众所周知,我们居住的城镇街道路面,大都采用水泥,柏油、石材、陶瓷砖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的,统称为硬化路面,下雨时路面基本上阻隔了雨水的直接渗入地下,只能通过下水道排出。
传统城市开发建设中道路占据了城市面积的10%-25%,而传统的道路铺装材料也是导致雨水渗透性差的重要隐私,除了景观铺装方面可以通过透水铺装实现雨水渗透之外,还可以将园区道路,居住区道路、停车场铺装材料改为陶瓷透水砖,加大雨水渗透量,减少地表径流,渗透的雨水储蓄在地下储蓄池内经净化排入河道,或者补给地下水,减少了直接性雨水对路面冲刷然后快速径流排水对于水源的污染。
海绵城市的建设正是基于这个要素而提出,因此对于以往旧城改造新城建设应优先使用“弹性”或“柔性”设施,并注意与传统“刚性”设施有效衔接。建立和完善城市“海绵体”,加强对雨水径流、排放的控制与管理。为了缓解城市内涝、降低径流污染负荷,提高雨水资源化水平,降低控制暴雨内涝成本,改善城市景观,而建立一个可持续、健康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海绵城市建设与传统排水系统的区别,在于“回归自然的水文循环”这一全新理念,简单来说,充分利用城市绿地、水系等,使其发挥“海绵”的积存、渗透、净化、释放作用。
海绵城市建设,应以城市建筑和居住区、城市道路建设、绿地广场建设、水系建设为载体,突破传统的“以排为主”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技术,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