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加固对象
1 ) 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已建成的建筑物、构筑物,应当按照我国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1997年由**会通过的《*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明确规定,这一类建筑物、构筑物包括:属于重大建设工程的建筑物、构筑物;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物、构筑物;有重大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建筑物、构筑物等。
2)抗震设防标准提高的地区已建成的建筑物、构筑物。新《规范》对部分城市的设防烈度进行了调整,全国34个省会级城市中,南昌和石家庄提高一度设防;天津、郑州、海口、香港和台北提高“半度 ”设防。对这些城市或地区的建筑物、构筑物来讲,原有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是否能满足新的抗震设防要求,应该通过抗震予以确定 ,如果不能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则必须要进行抗震加固。
3 )在地震中遭到破坏的建筑物、构筑物,震后经后认为有必要进行抗震加固以恢复其使用功能。
抗震加固安全帽的基本性能要求:
安全帽的防护性能,主要是对外来冲击的缓冲效果和耐穿透性能。
(1)冲击吸收性能:将安全帽正常地戴在试验头模上,从上部给予冲击负荷,测量头模所受的大冲击力。这个值越小,则受试安全帽防护冲击的性能就越好。标准规定,用三顶安全帽分别在50±2℃、-10±2℃及浸水三种情况下处理。然后用5kg重钢锤,自1m高度自由或导向平稳落下进行冲击试验。头模所受冲击力的大值均不得超过500kgf。
(2)耐穿透性能:就是要求安全帽壳应具有一定的强度,以便能挡住外来冲击物体。一旦受到冲击作用时,也不致发生过大的变形,说明帽壳和帽衬共同起到缓冲分散冲击力的作用。标准规定:根据安全帽的材质选用50±2℃、-10±2℃及浸水三种方法中一种进行处理,然后用3kg重钢锥(钢锥的几何形状GB2812—8l《安全帽试验方法》中有具体规定),自1m高度自由平稳下落进行试验,钢锥不应与头模接触。
(3)其它性能要求:根据用途和实际需要也可以增加一些其它性能要求,如耐低温性能、耐燃烧性能、电绝缘性能,侧向刚性性能等。
现代办公建筑抗震加固规范的区别
说到地震大家应该都是带着一种恐惧的心理,也都知道我国是经常出现地震的国家,因此有关部门对建筑物的抗震设防也有很高的要求。 至于每栋建筑的使用功能,所需的抗震设防标准也不同。 发现,许多地方的烂尾建筑被改造成了办公楼,因此当使用用途改变时,建筑的抗震加固标准同时也要跟着改。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现代办公建筑抗震加固规范的区别?
一般来说,办公楼的抗震性能根据其功能的重要性分为四个等级: a级、b级、c级和d级.
1。.. d类建筑,地震破坏或倒塌不会影响上述类型的建筑,其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轻微。 一般来说,它是指一栋单层仓库建筑,储存低,人员活动少.
2。.. c类建筑,在地震破坏后具有一般影响,以及不属于a类、b类和d类的其他建筑;
3。 .. b类建筑主要是指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要尽快恢复的建筑,以及其地震破坏将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和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的建筑.
4。..a地震后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甲级建筑,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或者有要求的。
主要抗震加固改造原理
1、以减少地震作用的角度进行改造
地震的破坏性和毁灭性不可避免,在人类现有预测条件下对地震强度的预测缺乏一定准确性,那只能大化降低这种破坏。结构反应是随着地震作用减少而减少,安全性会在此时提高。依靠这种思路,可以从建筑的结构周期、结构阻尼入手。结构周期的会伴随结构刚度减小从而降低破坏力,结构阻尼加大起到消能减震作用,尤其在地震时结构变化大的区域效果明显。
2、以结构抗震能力角度加固
与减少地震作用的改造方法相反,从结构抗震能力出发也是一种可行的思路。利用结构特性,整合加固,切不可片面进行加固。从改变抗震墙墙体用料和钢架结构,从而提高延性与刚度等。这种通过加强建筑物构件的抗震能力的角度很普及也有效,但必须把握整体性原则,以防薄弱部位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