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压法:预压法是一种有效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该方法的实质是,在建筑物或构筑物建造前,先在拟建场地上施加或分级施加与其相当的荷载,使土体中孔隙水排出,孔隙体积变小,土体密实,提高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堆载预压法处理深度一般达10m左右,真空预压法处理深度可达15m左右。
是已经造成下沉了,还是要避免下沉?要是避免下沉的话,有一些特采方法,铁路下采煤属于三下采煤的一种情况,技术措施 :1、开采方面 ;1)防地表突然下沉 :(1)倾斜分层时,、二分层开采厚度适当减小; (2)急倾斜煤层,留足够尺寸的露头煤柱; (3)上部有老窑时,或有含水岩层时,应该采用疏干方法防水患; 2)、减小地表下沉 :(1)全部充填,有效 (2)条带采煤,采深与厚度比值足够大, 3)消减变形叠加,4)合理布置工作面,在铁路正下方,顺铁路掘进,减少横向变形 2、维修技术措施 :1)路基:随下沉和横向移动,及时加高加宽,恢复; 2)线路下沉:起道,顺坡方向,恢复 3)横向移动:拨道,改道 4)纵向移动:调整轨缝 等
基床表层:通常由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组成。基床表层的变形在填筑完成约
路基沉降的概念
1.工后沉降:在铺轨工程完后(指有蹅轨道工程竣工或无蹅轨道道床工程完后,下同)以后,基础设施产生的沉降量。工后沉降标准与项目建设速度目标、轨道类型、施工类型、施工日期、轨道维修养护标准和维修周期、工程投资大小等因素相关,同时也与地质勘探试验、沉降计算、沉降观测、工后沉降预测等的方法和精度密切相关,
2.均匀沉降:铺轨工程完成后,一定区域范围内路基沉降量的相同性及其分布。
3.不均匀沉降:铺轨工程完成后,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测点路基沉降量的差异大小及其分布。
4.台后沉降:铺轨工程完成后,桥台台尾过渡段路基工后沉降量。路桥过渡段作为刚性桥台与柔性路堤的结合部位,在结构上是塑性变形和刚度的突变体。因此,必须从过渡段的地基条件、软基处理方法、填料选择、压实标准、质量检测上采取措施,以减少两者之间的塑性变形差,实现平稳过渡。
5.差异沉降:铺轨工程完成后,路基与桥台、隧道等结构物间的沉降变形量差。
路基沉降的组成
路基的变形主要由路基本体和地基基础的变形组成;路基本体的变形通常指机床表层、机床底层和基床下路堤的变形。
1周后基本自调完毕,该变形量可以忽略不计。
2、基床底层:通常采用容易碾压密实的A、B组填料或采用改良的C组填料。
3、基床以下路堤:其变形量大小主要取决于土体的物理特性和土体自身的压密特性以及压实时的含水量;其变形调整和稳定时间取决于土体自身特性、含水量大小、压实功大小和上覆土体的压实过程,当填料为化学改良土(掺加石灰、水泥)时,由于压实功以及改良剂的作用,路基本体变形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当填料为砂砾土或碎石土时,其变形量大小和稳定时间可认为是确定的,一般在路基施工完成后一年趋于稳定。
软土地基不可以简单地只依照地基条件来确定,因为填方形状和施工状况而异,在需要的时候应该在充分研究填方和构造物的种类、形式、规模以及地基特性的基础之上,同时判定是否应该依照软土地基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