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寺庙施工特点:
各朝代古寺庙建筑建构变迁 在南北朝时代,中国开始大规模兴建寺庙,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都洛阳内外有一千多座寺庙。在历经了不同的朝代的兴衰之后,寺庙的建筑风格也在不断发展和改变之中。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寺庙建筑,由此也形成了特的寺庙建筑文化。
室内的大殿上还有许多造型奇特的吻兽(传说是一种海中能灭火的神物)饰物,报恩寺有六绝,它的柱、梁、椽、檩等木质材料全部都是用的珍贵的楠木,不仅是防腐蚀而且不会结蜘蛛网,这在全国都是一份儿的。其次就是大悲殿内有一尊千手观音非常灵验,观音像全身都是贴金箔,头戴宝冠身披轻纱,整个观音佛像是一根千年楠木精雕而成,高九米,身后呈扇形密布的104只手参插不齐,左右环绕,甚是美丽壮观。
中国古人在建筑格局上有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因此中国佛寺融合了中国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仍然是平面方形、南北中轴线布局、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的建筑群体。此外,园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在中国也较普遍。这两种艺术格局使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远。
中国佛寺不论规模地点,其建筑布局是有一定规律的:平面方形,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这条南北纵深轴线来组织空间,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沿着这条中轴线,前后建筑起承转合,宛若一曲前呼后应、气韵生动的乐章。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就响应在群山、松柏、流水、殿落与亭廊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
平时我们看到的建筑建设的时候全部都是运用的钢筋和水泥,但是这是我们现代人建设建筑的方法,古代因为科技没有那么发达,所以古人都是运用自己的智慧建设房屋。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座寺庙建设的时候没有动用一颗钉子,据说这个寺庙里面有一万条龙,被称之为是藏在深山里的龙宫,這座寺庙为何此的神秘呢?下面咱们来了解一下。
寺庙是佛教建筑之一,汉传佛教的寺庙均是中式建筑风格,藏传佛教的寺庙以中式建筑风格为主。中国寺庙建筑则恰好相反,它有意将内外空间模糊化,讲究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