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建设中殿内东西两侧面,多塑十八罗汉像或二十诸天。佛去背后多塑一堂“海岛观音”。 法堂是演说佛法、皈戒之处,是寺中仅次于大殿的主要建筑。 是藏经楼,珍藏佛经的地方。
举办福利事业,体现佛教随顺、利乐众生的精神,是现代弘法的另一重要方便法门。除了目前不少寺院已开设的养正院、素餐馆、茶馆、流通处、诊疗所等外,还可开办佛化婚礼和佛化葬仪,扩建海会塔安置四众亡故者的骨灰,把寺院和人们的生老病死、生活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如此,则不但能大大增强、巩固寺院的凝聚力,而且只要开办如法,便不难解决僧尼的自养和寺院维修扩建的经费等问题。各寺院能筹集、积集一笔佛教福利基金,以**僧尼的生活和寺院的建设,并以余资资助社会的教育、科研、福利事业,救济灾荒贫病。
中国佛寺不论规模地点,其建筑布局是有一定规律的:平面方形,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这条南北纵深轴线来组织空间,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沿着这条中轴线,前后建筑起承转合,宛若一曲前呼后应、气韵生动的乐章。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就响应在群山、松柏、流水、殿落与亭廊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
中国古人在建筑格局上有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因此中国佛寺融合了中国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仍然是平面方形、南北中轴线布局、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的建筑群体。此外,园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在中国也较普遍。这两种艺术格局使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远。
室内的大殿上还有许多造型奇特的吻兽(传说是一种海中能灭火的神物)饰物,报恩寺有六绝,它的柱、梁、椽、檩等木质材料全部都是用的珍贵的楠木,不仅是防腐蚀而且不会结蜘蛛网,这在全国都是一份儿的。其次就是大悲殿内有一尊千手观音非常灵验,观音像全身都是贴金箔,头戴宝冠身披轻纱,整个观音佛像是一根千年楠木精雕而成,高九米,身后呈扇形密布的104只手参插不齐,左右环绕,甚是美丽壮观。
寺院是佛的道场,是**礼的地方,是僧众修行所在。古老的寺院因为有大德驻锡、禅修、证悟圆满的功德。修缮一座庄严的道场,让众生有地方来朝拜、禅修、诵经、闻思,得到前辈高僧大德的加持,得到三宝的加持,行持这样的善法,其本身就已经有不可思议的功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