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陶瓷透水砖具有其它砖不具备的诸多特点:减少工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装饰效果好,不易堵塞;孔隙率高,吸音效果好;路面摩擦系数大,舒适防滑。
陶瓷透水砖目前应用在新建的**工程、园林工程的人行道、步行街、居住小区道路、非机动车道和一般轻型荷载道路、停车场等路面工程,扩建、改建的**工程、室外工程也可以应用。当集中降水时能减轻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防止河流泛滥和污染;能使雨水*渗入地下,还原地下水,保持土壤湿度;防止路面积水,夜间不反光,增加路面安全性和通行舒适性;调节城市空间的温度和湿度,改善城市热循环,缓解热岛效应;大孔隙率能降低车辆行驶时的路面噪音,创造舒适的交通环境;大量的空隙能吸附城市污染物(如粉尘),减少扬尘污染;易于维护,空隙不会破损,易于渗水;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图案,充分与周围环境结合。
透水砖的起源:
环保陶瓷生态透水砖起源于荷兰,在荷兰人围海造城的过程中,发现排开海水后的地面会因为长期接触不到水分而造成持续不断的地面沉降。一旦海岸线上的堤坝被冲开,海水会*冲到比海平面低很多的城市把整个临海城市全部淹没。为了使地面不再下沉,荷兰人制造了一种长200毫米宽100毫米50或60毫米高的小型路面砖铺设在街道路面上,并使砖与砖之间预留了2毫米的缝隙。这样下雨时雨水会从砖之间的缝隙中渗入地下。这就是后来很**的荷兰砖。
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随着城市居住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城市自然地表被居住区域的不透水硬质材料替代,雨水自然下渗、净化和收集面临很大挑战。住宅区的景观用地应考虑结合海绵城市设计方法,在有限的绿化面积里,采用下渗、滞留、净化的策略,缓解城市居住区洪涝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