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和加固,专注结构加固20年!
浸润线计算
本工程浸润线计算采用《水利水电工程PC一1500程序集》土坝设计软件包(K)计算(微机版),按达西定律计算堤坝渗流,确定浸润线位置。由于加固前大坝不能满足安全运作要求,且下游坝坡陡于上游坝坡,故只作正常水位工况下的坝体稳定渗流浸润线计算;加固后下游坝坡陡于上游坝坡,不作库水位在1,3坝高附近时坝体稳定渗流浸润线计算。计算成果见《土坝渗流计算书》。
捷和加固,专注结构加固20年!
抗震墙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300mm,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
2 抗震墙厚度大于140mm时,其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应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宜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
3 抗震墙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直径,均不宜大于墙厚的1/10且不应小于8mm;竖向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0mm。
捷和加固,专注结构加固20年!
坝体充填灌浆施工
为了提高坝体的抗渗性,针对大坝坝体压实不密实等问题,对大坝坝体处理措施为充填灌浆。灌浆原则:稀浆开路,浓浆灌注,分序施灌,先疏后密,少灌多复,控制浆量。本工程大坝的充填灌浆包括灌浆钻孔、充填灌浆采用双排,孔距2.0m,主排孔位于心墙轴线上,副排孔位于主排孔上游0.8m。其施工程序为:钻孔→检查钻孔→制浆→灌浆→冒浆处理→复灌→封孔→孔位转移→质量检查,主要施工方法如下:
1、充填灌浆分Ⅲ序孔进行施工,采用150型钻机钻孔,因坝体较松软,裂缝分布较广。为使孔壁固结和密实上层土体,防止孔壁塌落,使用较大压力灌注深层缝穴,不致冒浆、串浆,采用自下而段灌浆,每孔段长5m~7m。充填灌浆孔深以达到基岩面为准;
2、灌浆量施工控制:灌浆采用定量灌注法,而不是灌至不吃浆为止,坚持“少灌多复”每孔每次平均灌注量以孔深计,每米孔深控制在0.2m3~0.3m3。灌浆压力控制在大允许孔口压力以内;
3、灌浆施工时的压力控制。根据《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SD266-88)及有关的工程的经验,确定注浆管上端孔口压力应小于200kPa。先采用小孔口压力灌浆,不吃浆时逐渐提高孔口灌浆压力,直至达大孔口灌浆压力;
4、横向水平位移施工控制,大坝坝体灌浆时,坝顶上、下游两坝肩处横向水平位移一般要求控制在3cm以内。复灌次数:Ⅰ序孔8次~10次;Ⅱ、Ⅲ序孔5次~6次,不少于5次。间隔时间:主要以灌入坝体裂缝中浆体的固结状态来确定,应待前次灌入的泥浆基本固结后,并根据坝体的变形情况,再确定进行复灌,每次间隔时间不少于5天。为保证坝体灌浆质量和坝体安全,检验灌浆效果,在灌浆期间应进行观测;
5、充填灌浆观测施工。根据《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SD266~88)要求,为了有效地确保坝体灌浆质量和坝体安全,检验灌浆效果,在灌浆期间应进行观测,观测项目包括表面变形、坝体深部位移、坝顶裂缝、坝体冒浆观测、渗流监测等。在灌浆过程中,应有专职观测人员负责观测工作,全面控制灌浆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水平位移(横向)观测:根据选定的观测断面,布设观测位移桩,可用木桩或砼柱。在灌浆期间,每天观测2次~4次。非灌浆期间,每5天观测1次。竖向位移(沉陷)观测:竖向位移应与水平位移桩相结合,并同时进行观测,以便进行资料分析。在灌浆前,至少应观测2次。灌浆期间,每天观测1次~2次,非灌浆期间,每5天观测1次。在灌浆时,坝顶上下游坝肩允许横向水平位移量要求控制在3cm以内,并在停灌后能够基本复原。本方案主要工程量为:充填灌浆造孔3 530m,充填灌浆2 523m。
捷和加固,专注结构加固20年!
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测
1、原材料检测
除险加固工程所用的原材料要有出厂合格证,或者产品质量保证书,无材料和外观经检查不合格的不得进场。对原材料进行分批随机抽样检查,检查结果均符合要求。
2、施工质量检查
(1)帷幕灌浆防渗质量检查。帷幕灌浆共有45孔,分为5个单元,每个单元工程做一个检查孔压水试验,试验结果5个孔透水率分别为8.22、7.86、5.57、9.33、5.84Lu,均小于10Lu,满足设计要求(q<10Lu)。
(2)高压旋喷桩防渗墙质量采用1O个钻孔取芯检查。经检查防渗墙各序孔间搭接良好,墙体连续完整。对取芯样的水泥土单轴试验抗压强度试验值小值2.5MPa,大值4.4MPa,平均值为2.99MPa。水泥土的渗透系数实验值处于9.98×10-7~5.31×10-7cm/s,平均值为8.15×10-7cm/s,检查结果满足设计要求。